找到相关内容18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止观概述

    两种方式:圆融相即与互具相即。   一、止观相即   止(samatha),音译为奢摩他,是止息妄想的意思,想要达到止心不乱的禅定;观(vipasyana),音译为毗钵舍,是观想诸法的意思,从而获得...个体的相互涵摄。我把这种相即称为“互具相即”,这是一种“全体相即”,三千世界可以同时涵摄在一念心里。   当然,谁去“站在宇宙全体”上呢?只有位“个人”。所以,第一种与第二种情况,最终也是相通不二的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050397.html
  • 密教的渊源

    Yoj而来,意译为相应,此语最早用于梨俱吠陀中,后来沿用到奥义书时代,它的含义是,依于调息等的观行法,观梵我一如之理,以合于梵而与梵相结。到了佛教中,即采用此法,依于奢摩他(止)及毗钵舍(观)之观行,...其中最具热忱者凡七主,称为“波罗七代”,七代之中,以第四世达磨波罗(Dharmapala 法护)王时,国力最盛,曾将领土扩展到曲女城(Kanyakudja)。此王对佛教的虔诚护持,亦最有成绩,先在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1951549.html
  • 五蕴无我

    ldquo;离蕴计我”的妄执。   色非我   现在,来讨论无我的观察,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正确的观察?观察,梵语称为“毗钵舍”,如果仅是分析思惟“...的知见,仍有“色在我中”、“色属于我”,也就是“色身是我所有”的知见。那么,如何破呢?   就要质问,既然色身是我的一部份,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1454532.html
  • 佛教当代应机之管见--兼谈解脱道的不共认识论与实践观

    成为苦的因缘)获得解脱也只是某些外道的梦想。从解脱的根本上,佛陀更倡导毗钵舍(观),注重自主的禅修。  当然,就学人根性来说,有智入者,有信入者;从究竟上,则智(正见)得决定,方名正信。笔者认为,...,就得出真常和密法等不是佛教的结论,则可能因自囿于证量知解、妄作断言而犯下谤法破僧的巨罪;而后者(主信门)若过于宗教化,以为「信则得救」、拋弃身心现状的观察,轻视佛陀的原始核心教理,则可能失于空疏...

    觉伟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4560380.html
  • 天台止观-如来禅

      天台止观-如来禅 前  言  天台止观,定慧具足。“止乃伏结之初门,观是断惑之正要” [1]。止观(梵语“奢摩他” (`Samatha) “毗钵舍” (Vipa`syana) 的译语,即教观...生灭相,随顺毗钵舍观义故。云何随顺,以此二义,渐渐修习,以此说止观之正义,以作修行之正轨。止观者,为定慧实行之称;定慧者,为止观成绩之效,而止观二义不相舍离,如人足鸟翼,只不成用。然说止说观,皆是随胜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3860564.html
  •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(2)

    如是思惟不净相时,所起于法拣择。......觉明慧行,毗钵舍。复有比丘于此内身,观察思惟诸界差别,谓此身中,惟有种种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,如是思惟诸相时,所起于法拣择,乃至毗钵舍。复有比丘于此内身,观察思惟多诸过患谓此身者如病如痈,如箭脑害,无常苦空,非我转动,劳倦羸笃,是失坏法,迅速不停,衰朽非恒,不可保信,是变坏法,如是思惟身过患时,所起于法拣择,乃至毗钵舍。外循身观者,谓有比丘于他身...

    任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3965660.html
  • 觉悟的基本方法

    一分一聚作意思惟,此一切法随顺真如。趣向真如临入真如。随顺菩提随顺涅槃。随顺转依及趣向彼。若临入彼此一切法。宣说无量无数善法。如是思惟修奢摩他毗钵舍。是名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。"这就是在讲临入真如的...若以根本无分别智为体,后得无分别智即为其用。无分别智,无的是凡夫的分别,生起来的是圣者的智慧,后得无分别智是有圣者的如实现量分别的,与我们凡夫意识的分别完全不同,不可以我们凡夫的思维妄测类比,所以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10459762.html
  • 禅观与唯识思想之形成略探

    菩萨品〉,其内容集中阐述止观问题。这也是《解密》最能体现它与唯识观最为密切之处。这里切中主题讨论到:当行者修奢摩他(止)与毗钵舍(观)时,在入三摩地过程中,是先止于所观之对象上,如白体观或不净观,先缘所观法之总像,将观法摄入后,然后才进入。毗钵舍(观)在观照过程中,行者心识是有缘虑之影像出现的,从心识止于所观境至无间断之观照,渐成止观双运。此中行者切实地体验到止观之对象法(所缘境界相)无非是识之...

    传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43969717.html
  • 悟道的根本方法

    说:“若诸菩萨即缘一切契经等法。集为一团一积一分一聚作意思惟,此一切法随顺真如。趣向真如临入真如。随顺菩提随顺涅槃。随顺转依及趣向彼。若临入彼此一切法。宣说无量无数善法。如是思惟修奢摩他毗钵舍。是名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。”这就是在讲临入真如的最后观法。 五、闻思修慧的修行方法 我们一起来看弥勒菩萨在《辨中边颂》里是怎么说的,颂下的论是世亲菩萨的解释。 “论曰。作意正行其相云何。颂曰 菩萨以三慧 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1425183887.html
  • 《大乘起信论》的修证观

    之关要在止观门。于止观义议云:"云何修行止观门。所言止者,谓止一切境界相。随顺奢摩施观义故。所言观者,谓分别因缘生灭相。随顺毗钵舍观义故。"此处止的关要是静,观的关要是幻,佛于《圆觉经》中论奢摩他与毗钵舍云:"善男子,若诸菩萨悟净圆觉,以净觉心,取静为行,由澄诸念,觉识悟动,静慧发生,身心客尘,从此永灭。便能内发寂静轻安,由寂静故,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,如镜中像,此方便者,名奢摩他。善男子...

    李国红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74988679.html